
如何重新定義中國的高端制造?是高鐵?大飛機?還是打火機和襯衫?為什么我們能夠造出火箭、衛星卻做不出一個合格的馬桶蓋?為什么中國制造會變成山寨、便宜、質量不好的代名詞?已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以下簡稱“中國制造2025”)又將如何改變中國的工業體系?
5月3日,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走進央視《對話》欄目,并在錄制結束后接受記者專訪深入解析工匠精神。
韓國銀行發表的《日本企業長壽的秘密及啟示》報告書稱,日本擁有3146家歷史超過200年的企業,為全球最多,更有7家企業歷史超過了1000年。排在世界最古老企業前三位的都是日本企業。超過200年歷史的長壽企業在歐洲也不少,德國有837家,222家在荷蘭,還有196家在法國。而在中國,最古老的企業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號張小泉,再加上陳李濟、廣州同仁堂藥業以及王老吉三家企業,中國現存的超過150年歷史的老店僅此5家。而據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與歐美企業平均壽命40年相比相距甚遠。為什么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秘訣是什么呢?研究認為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對于工匠精神,林左鳴表示應該說從傳統來說,中國歷史上都有很優秀的時候,不管是創新四大發明,甚至還有別的很多發明。工匠精神中國也有一些老字號,老品牌。
“我覺得是近代在西方先進技術的沖擊之下,我們又想趕超,一下子就浮躁了。不管創新精神也好,還是工匠精神也好,都扔掉了。確實應該撿起來。”林左鳴說。
林左鳴表示中國現在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和現在的互聯網技術發展有很大關系。“面臨這股變革的浪潮,我們中國制造的產品的競爭力僅僅依托于成本低、便宜,是站不住腳的。”林左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