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wgag"></fieldset>

  • <strike id="6wgag"></strike><samp id="6wgag"><tbody id="6wgag"></tbody></samp>
    
  • <strike id="6wgag"></strike>
  • 首頁 » 創新知識 » 創新管理

    如何透過德國工業4.0理解中國制造2025?

    來源:汽車商業評論     發布時間:2015-07-23
    32

      無論它的名字是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還是中國制造2025,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一個制造業向定制化、智能制造以及制造業服務化方向轉型的時代已經來臨。
     
      與美國流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說法不同,對于工業史的演進,德國將制造業領域技術的漸進性進步描述為工業革命的四個階段,即工業4.0的進化歷程。
     
      18年世紀后半期以蒸汽機車誕生為標志的工業1.0時代,20世紀初以福特流水線為標志、以電氣化為特征的工業2.0,始于1970年代自動化給制造業貼上了工業3.0的標簽,現在,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工業4.0成為當下最火熱名詞之一。
     
      簡單來說,2013年始于德國的工業4.0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PS,Cyber Physical System),將制造業向高度智能化轉型。
     
      工業4.0描繪的是制造業的未來愿景,目的在于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伙伴,其技術基礎是網絡實體系統及物聯網。
     
      在美國,與“工業4.0”相似的概念被稱為“工業互聯網”,盡管稱呼不同,但這兩個概念的基本理念一致,就是將虛擬網絡與實體連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產系統。
     
      與德國強調的“硬”制造不同,軟件和互聯網經濟發達的美國更側重于在“軟”服務方面推動新一輪工業革命,希望用互聯網激活傳統工業,保持制造業的長期競爭力。
     
      今年5月18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中國制造2025》規劃,醞釀已久中國版“工業4.0計劃”終于出爐,在其圈定的十大重點領域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也包括在內。
     
      隨后,6月24日,“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頂級領導機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宣布成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擔任組長,工信部部長苗圩等人任副組長。他們將領導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制造2025”戰略?我們認為,深刻把握最近一年來流行于業界的德國工業4.0理念,就是一個捷徑。
     
      我們必須承認,智能制造的確是制造業未來發展的清晰路徑,而整體薄弱的“中國制造”如何轉向“中國智造”成為一個艱難的課題。對于身處其中的汽車業,則極有必要在這個框架下認真思考和規劃自己的未來。
     
      與中國制造2025最初猶豫是否把汽車業列入重點不同,德國汽車行業因其在制造業中技術含量、智能化程度較高,在最初的階段就已成為工業4.0框架的積極構建、參與和推動者。
     
      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在相關主題一系列密集采訪中發現,包括奔馳、寶馬、大眾、博世等德國主流整車及零部件供應商早已開始思考工業4.0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和可能性,并展開積極布局。
     
      相比而言,除長安、上汽大通等車企積極回應外,國內汽車制造商對這一概念的熟悉度尚且不高,遑論思考與行動。
     
      坊間對于工業4.0的概念也有多種解讀,有人大呼中國制造業機會到來,也有人認為德國政府力推工業4.0,是一個國家級的商業謀略,目的是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更多輸出智能工廠裝備及標準。
     
      《汽車商業評論》這一組封面故事的報道和探討希望能夠掃清相關迷霧,描繪在這樣一個趨勢下,汽車制造業未來會呈現怎樣的圖景、有哪些機會,哪些企業正在作出努力,又有什么在阻礙他們的發展。
     
      從整體來看,工業4.0時代下的汽車業面臨的主要課題包括以下幾種:開發輕量化、智能化的產品;由封閉的大規模流水線生產向開放的規模化定制生產轉變;汽車產業與信息通信、互聯網等產業融合,衍生更多的商業模式。
     
      在這一構架下,大數據驅動汽車智能工廠與智能生產組合成精密、完整的制造體系,涵蓋產品設計、生產規劃和執行、市場銷售、售后服務等整個產業鏈條。
     
      在此基礎上,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成為可能,以極大滿足未來人們智能化、個性化的汽車需求。整個生產過程中人機互動、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技術,使得虛擬生產成為可能,從而減少材料浪費,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達到降低了能耗。
     
      與此同時,在產品開發環節工程師們可以使用大量虛擬仿真技術,更精確地完成原先難以完成的工序,或將原本繁雜的研發生產過程簡化或重構。
     
      過去,汽車一直是在相對封閉的體系中進行生產,而在工業4.0的構架中,未來汽車企業的各部門都將對外開放。消費者可以將自己的需求輸入制造系統,企業則按照這些定制需求,開發產品或對其進行改進和調整。
     
      智能化的生產體系使得每一個汽車零部件都有屬于自己的身份認證,并貫穿其整個生產、裝備和服務環節,便于管理和追溯。機器與機器之間有了實現交流的可能性,它們可以根據產品性能、環境要求等參數,結合大數據去尋找相應材料,每臺機器也可根據產品特性做相應調節,進行零部件匹配性生產。
     
      雖然目前汽車生產線已經可以實現相對柔性化的生產,但未來,這種柔性會進一步加大,更極端的構想是,汽車工廠實現網絡化、分布式、模塊化的生產,社區工廠就可以生產消費者想要的車型。
     
      工業4.0時代,汽車共享模式會得到進一步發展,這種模式改變了汽車的銷售模式和使用方式,汽車企業更多將通過提供服務實現盈利,而其發展出的新商業模式對各國也意味著重新洗牌,誰先開發出新的商業模式,誰就將占領更大的市場。
     
      現實的殘酷性則恰恰在于在美好的圖景背后是必須要面對的現實——中國制造業包括汽車制造業本身基礎薄弱,甚至在還沒有完成自動化的情況下,就要跨步邁進信息化。雖然國內也有類似蘭光創新這樣的企業成功開發出構建智能工廠所需要的軟件流程體系,但比起軟件、硬件、智能設備和體系等等,專業人才的作用可能更大。
     
      事實上,從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來看,人才的匱乏可能是中國走向工業4.0面臨的最大困難,雖然像同濟大學這樣的先行者已經開始著手為工業4.0培養人才,但技術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的匱乏依舊是需要艱難跨越的重要障礙。
     
      因為,在整個工業4.0所設想的生產過程中,人仍是信息交互、決策和流程優化的核心載體。
    責任編輯:何軍
    相關評論
    相關動態
    相關知識
    公共服務資源
    促進會會員征集
    設為首頁  |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中國·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 ©版權所有  桂ICP備14000625號-2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夜色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 日韩视频无码日韩视频又2021|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99|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手机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91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日韩美女18网站久久精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国产一二|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观看|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中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高清在线观看|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国产2021久久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久久久久久噜噜精品免费直播| 国产综合色产在线精品| 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