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
德國制造是全球工業的翹楚,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在昨日論壇上,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的李毅中提及,對照德國工業4.0的愿景,中國工業企業應當大力推動物聯網和服務互聯網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在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先發制人。
德國依靠其制造業的精準,產品的高質量名品牌,以雄厚的實力抵御了金融危機,受到全世界的注目。而近來,德國又提出工業4.0的理念,并于2013年將其納入了《高技術戰略2020》,確保德國制造的未來,引領世界制造業新潮流。
李毅中介紹,德國提出“工業4.0”,其內涵是指在工業化歷史上經歷的蒸汽機機械化、電動機的廣泛應用進入電氣化、電子信息技術使制造實現自動化。這三個階段形象地表述為工業的1.0、2.0、3.0。今后制造業將基于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智能化,形成個性化、柔性化、數字化的制造與服務模式,進入工業4.0階段。
他指出,工業4.0戰略的實質,是用物聯網、服務互聯網首先將制造業的物理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形成一個“信息物理系統網絡”;再將傳感器、終端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通信設施組合起來,從而將制造者、機器、物料、制造環境以及用戶緊密聯系起來,實時連通、相互識別、有效交流。這個大系統使得制造廠成為智能工廠,制造方式成為智能化制造。
李毅中指出,對照德國工業4.0的愿景,給我們以新的啟示:我國正處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的攻堅時期,工業、制造業總體上仍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因此我們要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要加大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在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先進制造業的同時,也要下功夫淘汰落后、化解過剩產能;在精心謀劃工業4.0的同時,也要著力打造工業3.0,甚至不得不去補2.0的欠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