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26日在“2014浦江創新論壇”上表示,隨著人口紅利逐步消失,2013年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目前國內在建機器人工廠超過30個,未來10年將是國產機器人的黃金發展期。
曲道奎表示,目前全球面臨一個技術變革的時代,無論美國的制造業復興計劃還是歐盟的工業4.0戰略,機器人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未來,機器人+互聯網的數字化生產方式將極大地改變制造業。
新松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的創新發展思維
國內首條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數字化生產線,將在9月正式投產,年產能將達到5000臺。新松公司以數字化智能制造取代人工制造,成為探路制造模式創新的領軍企業。聯盟理事長、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表示,聯盟將根據國家科技項目及市場需求,成員單位結合自身優勢開展聯合攻關并將技術成果進行市場化轉變,中國機器人產業從此開始強強聯合、抱團發展。
據悉,該產業聯盟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重點打造“中國機器人產業網”,產業網將涵蓋產業資訊、客戶需求發布、解決方案提供、在線商城等板塊,實現集產業綜合信息發布、機器人交易門戶、戰略合作發布等重要功能。打造機器人全產業鏈網狀結構的大平臺,實現行業多角度、低成本的聯合推廣、信息發布、多方位的技術創新及市場合作。形成技術合力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高我國機器人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記者在新松公司看到,這里正在建設機器人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智能車間。三期新松智慧園面積超過6萬多平方米,是國內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國內首條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數字化生產線,將于本月正式投產。該數字化智能生產線集成了新松公司核心的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裝配機器人、檢測機器人等系列產品,實現物料自動搬運、零部件自動清洗、自動化裝配、智能綜合監控及數字化虛擬制造等功能,可完成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機器人、智能設備和信息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完美融合,與人工制造相比,數字化智能車間不僅極大地提升產品質量,生產效率也會提升5至10倍,以國際最先進的數字化智能生產系統完成機器人制造過程的制造模式為業內首家采用。
從技術創新到制造模式創新,新松公司的轉型跨越為聯盟企業做出樣板。新松公司緊緊抓住機器人技術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的重要發展趨勢,大手筆投入自主創新,公司共申請專利399項,其中發明專利268項,現已形成以自主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領先產品及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不但填補了我國機器人發展史上的眾多空白,還完成1000多家重點客戶的2000多項重點項。每年新產品的貢獻率大于30%,企業的研發投入獲得了較高的回報。以推出智能化機器人生產線為標志,新松公司開始以自我升級帶動傳統產業升級,變以人為主體的傳統制造為以機器人為主體的智能制造。依托機器人產業創新聯盟,新松的帶動作用將進一步放大。
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自主創新、開拓市場,研發、生產水平世界領先,從市場追隨者變身行業“領頭羊”。這兩天,新松機器人公司的自動化智能無人車間正在加班運轉,這條剛剛投產的國內首條完全由機器人承擔生產任務的生產線,每年能為企業生產出5000臺工業機器人。這條生產線上使用的所有機器人,都是新松公司的產品,過去只能單一的在某道工序上使用。如今,由新松公司自主研發的數字化無人車間管理系統,把這些機器人連在了一起,為企業帶來比單一賣產品高出幾倍的利潤:“山東簽訂了一個包括三期,共兩個多億的合同,已經正在生產制作。在南京也有一些相應的數字化車間技術已經完成驗收。”
2000年創辦至今,沈陽新松已經擁有幾百項國家專利,80%以上的產品屬于自主創新,確立了在國際國內機器人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現在是往真正的機器人這種智能啊、功能上發展。所以新松的核心的技術制高點完全就集中在這個智上。從軟件到硬件,從數據到網絡,再包括現在的傳感、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