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弗勒集團每四年會舉行一次技術研討會,2014年正值新一屆研討會舉辦年。在今年4月3日-4月4日舉行的活動中,有810名汽車行業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對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技術進行了探討。
本次會議的討論主題是“未來交通(Mobility for tomorrow)”。舍弗勒首席技術官Peter Gutzmer提出了包括提升汽車效率、增加電氣化程度,以及半自動駕駛等技術。其中它指出,“即便車輛電氣化技術正在持續進步,但并不意味著內燃機技術不重要,而變速箱作為今后混動系統中內燃機與電機之間的動力傳遞機構也變得更重要。”
可變氣門機構
提升內燃機效率的重要系統之一就是可變氣門機構。舍弗勒開發出了世界首款完全可變電子液壓氣門控制系統——UniAir。UniAir是一個由凸輪驅動的電子液壓氣門機構系統。全可變氣門控制可用于汽油和柴油發動機,并通過現有的發動機油循環系統補給。UniAir可使汽油發動機實現無節氣門、持續可變、并基于軟件的載荷控制,該控制系統覆蓋整個發動機工況圖。在柴油發動機上,通過精確控制廢氣再循環率,可調節燃燒室溫度。與此同時,可改變汽缸內的有效壓縮比,從而保證均質燃燒。當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當年運用了其技術后,將其命名為MultiAir。UniAir 同時可通過更強動力、更高扭矩、更佳發動機響應,提供高水平的駕駛樂趣。
混合動力技術
2011年,舍弗勒推出了“ACTIVeDRIVE”概念車。其最大的創新是安裝在前后輪軸的電動差速器。它將電驅動與車輪傳動控制相結合,實現了定向分布扭矩(扭矩分布于左右車輪之間),提升了駕駛動力、安全性和舒適性。彼得•古茲曼教授表示:“電子差速器動力與電子穩定系統(ESP)一樣能夠主動干預駕駛操控性,但不是通過剎車制動而是通過精心調教的扭矩分配來實現的,從而減小了能量損耗。在不同摩擦系數的路面行駛時,電子差速器顯著改善了能量傳送。而且,它還有助于操控,對駕駛動力、駕駛安全性和駕駛舒適性有積極作用。另外,采用兩個電子差速器可以使行駛扭矩縱向分布。”行駛扭矩的縱向和橫向分布使得電子差速器成為創新型汽車動力學控制系統的理想平臺。憑借“ACTIVeDRIVE”概念車中展示的解決方案,舍弗勒成為電動概念汽車方面的先行者。
48伏電氣系統
隨著48伏電氣系統的誕生,汽車中的許多系統能以更高的效率運行。系統的動力驅動裝置可以安裝在后車軸、變速箱或發動機上。通過能量再生功能,48伏微混系統可以令汽車的燃油經濟性提升15%。此外,該系統可以實現每個車輪的獨立扭矩分配,從而提升車輛的靈活性。
舍弗勒還希望能夠通過電機的應用減少當前汽車動力總成產生的大量機械振動。例如在底盤中,舍弗勒利用機電子系統實現液壓懸架控制。其中包括離地高度控制、車輪外傾角控制、主動減震功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