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意蔥蔥的盛夏,從工業重鎮柳州市熱火朝天的車間,到北部灣沿海繁忙的工業區,全區工業戰線在這場“突圍戰”中顯示出的智慧和勇氣讓人油然生敬。
今年,面對持續加大的下行壓力,廣西的工業企業如何在復雜嚴峻的形勢中擔起“穩增長”的大任?
1、把穩方向 換擋提速
一季度,廣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70.3億元,同比增長7.8%,比全國高1.4個百分點;企業盈利狀況好于全國。
但是,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另一面卻不容樂觀:增速同比回落4.1個百分點。7.8%的增速,是2001年3月以來的最低增速。數據表明,廣西工業經濟從2010年以來,持續下行的趨勢依然沒有改變。
找準方向,精準發力。自治區出臺了穩增長“8方面48條”后,視工業為命脈的柳州市首先發力,出臺穩增長“39條”,措施包括政府采購優先支持本市企業產品、扶持重點產業發展、幫助企業及時解決實際困難、推進柳東新區重大項目建設、統籌推進重大項目開竣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等,“39條”條條實在、目標明確。

龍頭企業頂住下行壓力果斷“換擋”,為深度轉型留下足夠空間:柳工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機遇,全面向國際化轉型,1-4月出口工程機械2175臺,增長5.4%;柳鋼全面實施低成本戰略,推進精細化管理,7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進入全國前三位;五菱集團變身為廣西汽車集團,為汽車的發展增添新動力。1-4月,全國汽車產銷增幅減緩,而柳州汽車產銷分別為84.6萬輛和82.2萬輛,增長12.6%和10.5%,比全國產銷速度高8.5和7.7個百分點,增長勢頭強勁。該市汽車產業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68.1億元,增長12%,高于全市增速6.4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工業增長5.4個百分點。同行驚呼,柳州“締造了汽車產業的神話”。

千帆競發的北部灣經濟區依然領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增速高于全區3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于北海和防城港兩市的強力拉動。北海市以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4%的增幅跑在全區之首。
2、轉型升級 蓄勢突圍
自治區領導在部署穩增長工作時強調:要充分發揮工業經濟對穩增長的支撐作用。圍繞工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2015年工業跨越發展“1131”工程及十大行動計劃項目。
柳州市正在利用經濟下行的倒逼壓力,抓緊實施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高加工度化”是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戰略目標。一季度,柳州“高加工度化”的汽車、機械、電子設備等占全市比重為58.6%,比2013年同期提高8.9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穩步提升。1-4月,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22.3億元,占全市比重8.7%。
該市繼續實施“十大工業結構調整工程”,完善重點項目政策保障,建立重點項目推進責任制,進一步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并取得可喜成效。1-4月,全市更新改造投資完成258.29億元,增長31.2%。
轉型升級使柳州老工業基地重點企業產品結構得到了明顯優化。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系列新產品,產品檔次逐年提升,除繼續占據微型客車市場半壁江山之外,五菱宏光系列、寶駿730等MPV車型持續熱銷,位居國內MPV車型銷量排行榜第一位和第二位。

東風柳汽景逸SUV系列車型繼續保持熱銷態勢,今年一季度實現銷量4.67萬輛,增長89.3%,比上年同期增長64個百分點。柳鋼集團在產品價格大幅下滑的不利環境下,積極優化提升產品結構,目前中高端鋼材產量占總量比重達到50%以上。
北海市的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三大產業也在轉型升級中繼續做大做強,共完成產值339.87億元,增長27%,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1.9%。其中,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完成產值222.31億元,增長59.2%。該市高新區成功獲批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
產業結構的調整為廣西工業經濟增添新的活力。新增規上企業成為新的增長點。玉林中金金屬科技公司等16家新增企業3月份拉動廣西工業總產值增長0.3個百分點,成為廣西工業新亮點。高技術產業正成為廣西新的快速增長點。一季度,全區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1%,比規上工業增速高15.3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7.9%,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
3、創新驅動 鍛造新軍
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擁有一批響當當的品牌“新軍”闊步前行。而鍛造這支“新軍”的唯一法寶,就是驅動創新。
柳州今年實施的“創新驅動專項行動”可圈可點。該市不僅重點加快推動西江造船“新型300噸海關高速緝私船聯合開發研制項目”、銀海鋁業“船舶用高性能鋁合金新產品產業化”等一批新產品產業化項目試產達產,而且還組織推薦80個項目參加自治區創新項目評審。
加快推進研發平臺建設。該市年內將建設16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同時推進國家級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項目建設,力爭年內實現部分檢測項目開放。
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一直是柳州工業的得意之作。該市在“兩化融合專項資金”的引導下,實施產業鏈協同平臺建設,以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等龍頭企業為切入點,建設全產業鏈協同平臺,帶動近300家產業鏈企業提升信息化水平,工作效率提高38%,零部件基本實現“零庫存”;柳鋼集團通過實施MES(制造執行系統)項目,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欽州市出臺政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培育或升級高新企業,制糖設備賣到了南非,芯片年出口額超10億元……如今,該市一批企業昂首走出國門,產品遠銷海外。
驅動創新戰略推動下的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確保了外貿保持平穩增長。今年1-4月,廣西進出口840.7億元人民幣,增長12.3%。其中,出口525.4億元,增長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