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就是主體根據一定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的條件,生產出新穎的、有價值的成果(精神的、社會的、物質的)的認知和行為活動。在工業企業中,創新指的是從企業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各種活動中抽象出來的具有共同特質的實踐活動。其“共同特質”是指實踐主體憑借理論和實踐,超常而首創地對事物進行舊質形態向新質形態轉化的活動。創新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決定性因素,是企業謀求生存的靈魂,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源泉,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縱觀當今世界,創新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人類就生活在一個充滿創新的世界里,而由創新所帶來的大量信息充實著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生存方式。
創新理論可以追溯到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他最早較詳細地論述了創新理論。在熊彼特看來,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人生產體系。熊設特的創新理論強調的主要是生產技術創新和企業管理創新。后來的學者也圍繞著他的創新理論形成了兩條研究路線: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但是,對于企業來說,其生存和發展決不僅僅只依靠技術和制度,創新資本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因而,一個完整的工業企業創新戰略,絕不可缺少創新資本,如果缺少了這一環,融資問題將是企業發展永遠無法解開的死結。
創新資本既包括革新能力以及其他用來研發新產品的無形資產和才能,也包括戰略創新、結構創新、組織創新以及屬于企業的以法律形式保護的知識文化財產與專利、著作權、設計權、商標等文化創新。創新資本是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是以資本為突破口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創新型社會資源,是關系企業生存發展的決定性資本。因此,企業在運作過程中,應該密切關注各種類型的資本創新。就目前工業企業研究狀況來看,對創新資本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宄都非常少,本文立足于資本的構成要素,力圖從理論上對創新資本加以探討,并結合廣西工業企業的創新資本發展狀況進行實證分析。
一、創新資本的要素
(一)戰略創新
戰略資本是創新資本的基本構成要素。企業戰略是企業如何運行的指導思想,是對處于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之中的企業過去、現在及未來運行情況的一種總體表述。企業要發展,首先要制訂發展戰略,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規劃企業的發展目標,然后,在此基礎上充分調用資源、資金等,全力以赴投人生產。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戰略資本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可持續發展戰略
企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自然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等嚴重的生態經濟問題。建立一個“自然一經濟—社會”最優組合的生態發展體系,宴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生存的充分必要條件。
企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誕生比較晚,但發展卻相對迅速。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企業很難適應變化迅速的環境。而且隨著眾多企業經營失敗甚至破產,如何使企業保持其經營績效,并能在未來競爭環境中依然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引起實業界的重視。企業可持續發展,是指企業在追求效益的過程中,既要考慮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和提高其市場占有份額,又要保持企業在已經取得優勢的競爭領域和未來發展的經營環境中持續的盈利增長能力的提高,保證企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長盛不衰。企業可持續發展是多方面的,諸如企業文化、企業制度、企業核心競爭力等,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創新就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不斷取得良好的效益,它不僅要有體制上的保證,而且必須不斷創新。只有不斷創新的企業,才能保證其效益的持續性,也就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創新是一個系統,包括創新人才可持續發展、創新技術可持續發展、創新營銷可持續發展、創新市場可持續發展、創新融資渠道可持續發展等。
2.人才戰略
知識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企業的成長與發展根本上依賴于知識和掌握知識的人才資源。世界上許多成功企業的發展歷程都證明,人才優勢在企業中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美國微軟公司的成功就代表了人才戰略的成功,它擁有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一批既精通最新技術又善于創新和經營的高新技術人才。可見,企業不僅需要資金足、信息快,更需要具有高智慧的創新人才,人才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戰略性資源。人才資源不同于其他任何資源,它需要長期的知識積累和社會實踐過程,因此,企業要想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就必須實施人才開發戰略,力爭早作準備、提前規劃,將人才的開發與培養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中。尊重知識、人才輩出,是企業的成功秘訣,忽視知識、人才枯竭是企業的失敗根源。企業在發展經營中必須營造出一種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和運行機制,促使企業尊重人才、關心人才、愛護人才和重用人才,激發廣大企業員工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技術的追求。企業在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上,應打破學歷、資歷界限,把具有真才實學的創新人才選拔到重要崗位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人才戰略的實施必將為企業防止人才失衡、人才斷層和人才空白取得主動權,為新世紀的企業注入有效的活力和生機。企業不僅要注重發揮“顯才”的作用,更要關心“潛才”的培養和開發。創新來源于人的知識積累和獨創性思維,企業只有不斷地為員工提供獲取新知識、新技術的機會,并培養其獨創性,“潛才”方能顯性化,企業的創新人才才能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