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在當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企業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的發展與保護。作為知識產權成果的具體體現,專利在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企業無形資產的核心且極具經濟價值的部分,體現了企業技術發展及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專利還蘊含著其他文獻所不能替代的信息,是當今反映技術領域發展最迅速、最全面、最系統的信息資源之一,也是企業了解競爭對手技術發展動向的主要途徑。通過專利分析還可以了解和剖析競爭對手及其策略、保護知識產權、制定產品發展目標、細化實施路徑等。尤其是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恰當地應用專利分析手段及其工具能幫助研發人員理清技術發展動向、規避競爭對手的保護壁壘,甚至有些專利分析的結果還決定了研發的成功與否。
1 企業專利信息管理的主要流程
在研發管理中,專利分析可貫穿于項目立項、研發路徑選擇、研發實施、研發成果專利申請等各個階段。主要的分析內容包括:某技術領域現狀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判斷、競爭對手動態研究、專利法律狀態調查等。為滿足上述需求,企業研發管理部門不僅需要配備各種專項分析工具,還要建立一個在整個研發階段都能對專利進行有效利用的專利信息管理流程。一般來說,企業專利信息管理流程包括檢索與篩選、建立專項數據庫、技術統計分析等幾方面。此外,為保障研發人員的
需要,此流程不僅僅只在項目研發初期運行,在研發的中后期,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循環使用,獲得最新的專利信息,并達到充分利用專利信息的目的。
1.1 檢索與篩選
專利分析的第一步就是查新檢索,通過關鍵詞對某一技術領域的專利和文獻進行查詢,了解相關專利的創新性、新穎性及其保護范圍。為避免侵權或被侵權,有時還要進行侵權性檢索,其目的是對專利的保護范圍、有效性、時間及地域的法律界定進行分析,并找到技術盲點或失效專利的價值點。
由于專利信息來源雜、數量多,而且有相當部分的虛假或重復信息,所以,在檢索之后,必須對檢索結果進行清理和篩選。這就需要相關的專業人員從良莠并存的專利信息中,識別主要的、重要的專利,選取對企業有利用價值的部分。在專利信息管理中,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如果不對檢索結果進行清理和篩選就很難保證后續專利分析的質量。
1.2 建立專項數據庫
通常,專利檢索結果是一個無序的、分散的且不易管理的信息集合。其中每項專利都是以文件形式單獨存儲,這并不利于后續的統計與分析。要想充分利用專利并達到快速查找、及時分析的目的,還需經過軟件設計者和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與合作,建立相應的專項數據庫。這樣,可將專利信息轉化成為有序的、易被加工整理的結構化數據。要建立這樣的數據庫,首先需要根據專利文獻結構的特點設計數據存儲單元項,如專利權的范圍、專利權的歸屬、專利權的技術內容、專利狀態和法律狀況等信息。其次,收集相關專利,經篩選后導人數據庫。根據需要建立索引、設置標引等方便以后檢索與調閱的信息標簽。最后,設置通用的計算機可以完成的分析功能,如:統計圖表、篩選、聚類、專利地圖等。此外,為了滿足各個技術領域的需求,數據庫結構還應具有通用性,即可快速地進行復制并形成其他技術領域的專項數據庫。
1.3 專利的定性定量分析
在專項數據庫的基礎上,就可按照需求進行系統的專利分析。從分析方法的角度來說,專利分析可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種:
專利的定性分析主要是針對技術內容的分析,通過專利說明書、權利要求、圖紙等來識別專利,并按技術特征整合相關專利使其有序化。將專利信息分類比較和歸納綜合等加工整理后,著重研究具有代表性、關鍵性和典型性的專利。發現專利之間內在的相互關系,找出共性、異性和相關性,將其成分、工藝和裝置先分類再組合進行分析,形成有機的信息集合。定性分析一般用來獲得技術動向、企業動向、特定權利狀況等方面的信息。
專利的定量分析,通過數學模型和圖表等方式,對專利中的分類、技術特征、申請人所在的領域和國家等信息進行計量和統計,從而獲得系統的、有價值的統計數據。定量分析主要通過對專利文獻的外部特征(申請日期、申請人、專利號等)的統計分析,識別競爭對手的技術特點,揭示其技術聯系、技術熱點,預測技術發展趨勢等。
這兩種方法各有自己的分析目的及適用范圍,兩者可結合使用,從而全面地對專利展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