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全球工業晴雨表之稱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4月13日(當地時間)正式向全球開放,德國庫卡、日本安川電機等全球頂級機器人廠家齊集,展示最新產品。
佛山日報特派記者昨天走進展館,感受全球最強烈工業4.0風潮。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型機械手臂,不僅外表像手臂而且靈活度也向人手看齊,可以靈巧地端起白酒杯大小的玻璃器皿;大型機械手臂可以輕松托起車架旋轉,方便工人操作;正在勞作的機器人,突然感應到有工人靠近,自動停止動作,并亮起紅燈提醒注意安全。有8個展區集中展示生產自動化與數字化工廠,剩下的11個展區中也比比皆是展示智慧工廠、智慧電網、無人汽車等智能制造產品與解決方案的企業展位。
參與德國工業4.0標準制定的德國電子電氣委員會(簡稱dke)團隊在展會期間非常繁忙。該委員會主席thies昨天一個上午就安排了六場會議,與世界各地的機構洽談,工業4.0是其中繞不開的話題。
thies和同事在百忙之中,與亞洲制造業協會組織的歐洲智能制造考察團進行座談,并接受佛山日報記者采訪,詳細介紹工業4.0的定義、應用領域、標準制定等。
德國工業4.0,不只是為了降低人工
“工業4.0是物聯網的一部分,是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dke工業4.0研究中心主任stein先生認為,許多基礎技術早就有了,現在只是需要將互聯網與工業自動化技術結合起來。
stein認為,人口減少、勞動力成本銳增,確實是德國提出工業4.0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工業4.0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快速響應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優化生產流程,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比如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鞋碼、喜好,自主設計鞋子款式,然后由廠家生產、銷售。
“工業4.0不僅包含產品的生產流程,也包含產品的使用過程,貫穿于產品整個生命周期,貫穿于行業的全價值鏈。”stein舉例說,在工業4.0時代,汽車發動機上會有一些感知器,對發動機的使用情況進行全程監控,一旦有問題就會反饋給廠家,并由廠家提醒車主進行維修服務。廠家也可以根據使用過程的長期監控數據,改進發動機產品的設計。
即便在優化生產流程領域,工業4.0最終要實現的目標也不光是自動化,而且是分散地自動化生產。未來消費者的需求,會及時得到響應,但不一定集中在一個工廠,可能是在消費者周邊就近自動化生產,如3d打印。stein說,這是dke未來的重點研究領域。
智能家電標準,要相對統一但不能唯一
dke在本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發布了工業4.0模型框架。dke主席thies認為,在工業4.0時代,制定一個全行業認可的國際標準非常重要。
考察團成員、山東潤興投資集團信息化顧問么鎖成質疑:智能制造重要的是快速響應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而統一的行業標準是否會影響企業根據消費者喜好生產個性化產品?
stein認為,工業4.0包含硬件、感知器、控制器、軟件、商業解決方案等多個層次,企業提供的產品規格、性能、方案多種多樣,但在安全、通訊、質量等領域應該有些相對統一的標準,否則智能就無從談起。工業4.0的標準包含很多層級,有些可以沿用現有標準,但是需要整合。
聽說佛山很多家電企業已經在生產智能家電,但是這些智能家電標準不一,所以無法互聯互通。stein說,統一標準的缺失,確實不利于消費者享受到智能產品的便捷性,未來肯定會有一些互聯互通的標準成為業內共識,佛山企業可以參與標準制定。但他不認為也不建議強行統一成一個唯一的標準,比如谷歌的標準,標準壟斷也不利于企業自由競爭、發揮創造性。
座談會透露,dke的3500名專家主要就在從事各種國際標準的制定,其運營費用的95%來自于賣標準。dke也愿意為佛山企業提供標準化方面的服務。
建示范中心,引領企業智能制造
stein估計,德國50%的企業已經在實踐工業4.0,剩下的企業也都在籌劃。
如何引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轉型到智能制造?stein介紹,德國建立了多個工業4.0示范中心,讓企業先看到工業4.0的前景、技術、效果,然后有所行動。
這些示范中心有大有小,多半是由公共財政與企業、高校共同投資建設。其中有些只是類似樂高玩具的模型,有些則是在工廠建立的示范車間,可以真正運營。
stein建議,包括佛山在內的中國城市也可以建些智能制造的示范中心。這種示范中心最好建在企業,讓企業向先進同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