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霧霾天氣的頻發,公眾對于環保問題的關注,使新能源汽車成為汽車行業節能減排的希望所在。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把推動和普及新能源汽車作為了一項重點工作。據悉,新能源指數基金加速入場布局,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長期成長路徑清晰,但是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推廣任務的完成情況仍然不盡如人意,其原因到底為何?
近日,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的利好不斷。首先,據工信部消息,2015年3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35萬輛,同比增長近3倍。2005年1月份至3月份,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2.54萬輛,同比增長3倍。
其次,新能源汽車概念股陸續高分紅受到投資者熱捧。上周公布年報的上汽集團和宇通客車兩家公司分別推出了每10股派13元(含稅)和每10股派10元(含稅)的現金分紅預案,股息率分別達到5.1%和3.3%。加之之前每10股派7.5元的福耀玻璃(股息率5.5%),以此來看,乘用車整車、商用車整車和零部件的龍頭公司都推出了高額現金分紅方案,預計未來隨著行業增長中樞的放緩,戰略轉型與注重股東回報的公司將受到資本市場認可。
第三,近期交通部發文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國網公司發布2015年智能電網項目建設意見中明確提出,建成投運“三線一環”高速公路城際互聯快充網絡。
據悉,今年是新能源汽車產銷目標50萬輛的考核年。2012年7月,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明確力爭在2015年達成新能源汽車產銷量50萬輛的目標,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
中汽協統計顯示,2014年新能源汽車共生產7.84萬輛,銷售7.48萬輛,比2013年分別增長3.5倍和3.2倍。但是業內人士稱,盡管2014年產銷大增,但是推廣計劃仍有較大差距,若要達成2015年銷量50萬輛的目標,仍然有較大的難度。
國泰君安研究報告認為,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投資增速出現期末效應,迎來銷量真正爆發的第一年,行業基本面出現拐點,預計銷量達20萬輛,2016年預計增長50%至30萬輛。隨著充電樁補貼、“十三五”新版補貼方案陸續落地,整個板塊迎來行業高景氣和政策共振的行情。
海通證券認為,政策仍具加碼空間,充電樁有望成為政策重點支持領域。消費者購置新能源汽車所考慮重點因素包括產品成熟度、運行經濟性、充電便捷性等因素息息相關。目前市場可選車型以及產品可靠性已明顯提升,能夠滿足日常使用需求;受益于“國補 地補”雙重支持,新能源汽車在生命周期內已具備明顯經濟性優勢;惟一不足的是充電樁分布密度低,充電時間久,充電便捷性不足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核心因素。
“充電難”已經成為阻礙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未來國家有望出臺針對充電樁建設及運營的補貼新政,大力推進充電樁的基礎設施建設。小編獲悉,近期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政府陸續推出了大規模建設充電設施的發展規劃。在各地政府的帶動下,充電設施將迎來一輪建設高峰期。
一個完整的充電站,包括直接充電設備、配電設備、管理輔助設備三個部分。其中,直接充電設備是充電站的核心,一般占充電站成本的50%左右。據分析人士預測,到2015年,直接充電設備市場容量可望達到24億元以上。在這個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相關上市公司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有望引發資本市場的持續追捧。
在目前電動汽車保有量有限的情況下,充電樁、充電站的建設直接關系到我國電動汽車的大規模商業化推廣。業內分析,僅僅單純依靠增加充電設施的數量顯然還遠遠不夠,而搭建一個完善、高效、布局合理的充電服務網絡才應該成為當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中所要突破的關鍵。要想解決充電樁問題,有兩項工作亟待突破:一是搭建一個充電樁的信息平臺,將所有的資源呈現其上,方便車主查詢、使用;另一個則是在加快公共充電樁建設的同時,打破行業之間的界限,使更多的充電樁納入公共服務的范疇中,實現資源的共享,從而能夠更加有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