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確2016-2020年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政策。強調補貼對象是消費者,補貼退坡標準為2017-2018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之后,山東省和廣東省深圳市相繼發布了加大新能源出租車與公交車補貼等政策,力度超前。數米基金研究中心報告預計,今年各地的新能源汽車推廣實施細則將會密集出臺。
與此同時,交通部日前也公開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交通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此前表示,“下一步將落實新能源汽車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完善配套充換電設施建設,提高車輛技術性能,同時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來從事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服務。”
在多項政策的推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或迎來歷史性拐點。渤海證券表示,在政策持續加碼下,今年新能源汽車將繼續加速普及,公交、公務、物流等領域將成主力,規模將維持快速增長。
5月7日,在上海舉辦的2015國際電動汽車示范城市及產業發展論壇上,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透露,“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現了重大的突破,全年的生產量達到接近8.5萬輛。在新能源乘用車方面,我們去年總共是5.5萬輛,居世界第二位。今年第一季度我們仍然在繼續增長,預計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量,尤其是關于乘用車,有可能會居于世界第一位。”
歐陽明高還表示,總的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兩頭擠格局已經基本形成,一方面是大客車,另一方面是小型電動車,中間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為主。
“另外,我們三步走的產業化戰略已經在逐步實現,我們從2008年奧運會示范開始,進入醞釀期,然后2010年開始導入期,我們相信今年最晚到明年應該結束導入期,標志就是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汽車總銷量的1%左右,這就是20萬左右的量,我們估計今年年底,最多明年應該會達到這個目標。然后就是一個快速上升期,據各方面的估計,我們在2020年,至少有5%~10%的汽車將會是新能源汽車,所以在2020年,當年至少會超過200萬輛銷量。”歐陽明高表示。
關鍵技術逐漸突破 新能源車將持續爆發
在前述論壇上,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霖豪提及,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制造2025”的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陳霖豪透露,關鍵共性基礎技術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和核心,根據國家新一輪科技計劃改革方案,四部委將共同組織實施新能源汽車專項,推動新能源汽車基礎技術、應用技術和產業化技術研究。
交銀施羅德基金研究員劉鵬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2014年步入了爆發期,當年產、銷分別為78499輛、74763輛,同比分別增長3.5倍、3.2倍。但與兩千多萬輛的汽車產銷數據相比,占比不到0.3%,發展空間和紅利巨大。與此同時,技術突破也在快速得以實現。劉鵬認為,首先,鋰電池關鍵技術正在突破進程:我國電解液已經實現國產化,成本逐步下降,競爭優勢明顯,在2015年產量將達全球54%左右。鋰電池隔膜領域,中低端完全實現自給,高端市場以滄州明珠為代表的龍頭正在快速推動進口替代。正、負極材料也基本實現國產化。其次,電動車關鍵技術得到突破,包括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池PACK技術、新能源汽車專用電機均逐步走向成熟。最后,與電動車配套的充電樁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內標準基本實現規范化。
據上汽集團總工程師程驚雷表示,“按照上汽綠芯新能源科技的未來規劃,我們第一階段就是在2014年以前完成三電技術儲備,推出產品。第二階段,2015到2018年,不斷優化升級技術,擴大商品化規模。第三階段,我們需要發展性能更好、價格更親民、不再需要國家補貼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交銀施羅德基金預計,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關鍵技術的逐步突破,新能源汽車行業或將迎來持續爆發性行情。相應產業鏈具備至少10倍以上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