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北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至此,廣西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增至南寧、桂林、柳州、北海4家。此外,廣西還擁有梧州、欽州、來賓3家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高新區建設發展方面走在了西部省份的先進行列。這是記者從廣西區政府新聞辦今天在南寧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得的消息。
據悉,此次獲批的北海高新區于2001年設立,多年發展使得北海高新區形成了核心區和政策輻射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良好格局,以電子信息、文化創意、海洋生物科技等特色高新技術產業加快聚集發展。2010年6月,北海啟動升級建設國家高新區工作,按照“一區多園、布局集中、用地節約、產業聚集”的原則進行產業規劃和布局。經過近5年的艱苦努力,北海高新區正式步入“國家隊”序列,使北部灣經濟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上的國家級高新區增加到了兩個,形成“一南(南寧)一北(北海)”兩個戰略支點,對廣西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形成“一路一帶”有機銜接重要門戶發揮平臺作用。2010年-2014年,高新區(含輻射區)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5.3%、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7.8%,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聚集國家級科技平臺8個、自治區級科技平臺16個。
2014年,南寧、桂林、柳州、北海、梧州、欽州等6個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長15%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3934.66億元,約占全區總量的18%,約占全區工業園區總量的23%;6個高新區申請專利量和授權量分別占全區總量的35.42%和39.44%,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全區總量的58.46%;6個高新區現有企業數14019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37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78家,上市企業19家,收入超億元企業474家;國家、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6家。形成了南寧生物工程及制藥、柳州的高端裝備制造、柳州汽車及零部件、桂林的電子信息及光通訊、北海的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柳州、南寧高新區成為全區僅有的兩個千億元園區;南寧、桂林、柳州國家高新區工業增加值占所在市工業增加值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對地方經濟貢獻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