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從2017年全區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獲悉,去年在投資增速下滑、企業融資難、生產成本高等困境下,廣西工業領域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專項行動,全區工業繼續提質增效、穩中向好。
初步統計,去年我區全部工業總產值完成2.54萬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6764.1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增速排在全國第12位、西部第5位;工業占全區GDP的比重為37.1%。
超千億元企業首次實現零的突破,廣西投資集團、上汽通用五菱兩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分別達到1166億元、1040.6億元。
全區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7萬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排在全國第4位、西部第4位;實現利潤1287.7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排在全國第14位、西部第5位。
工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六大高耗能行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7.1%,下降0.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先進制造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2.8%。
全區工業園區產值首次突破兩萬億元大關,達到2.18萬億元,同比增長9.7%;新增500億元園區2個、百億元園區10個。專業特色產業園區、產城互動試點園區和跨區域經濟合作園區加快發展。北海合浦月餅小鎮、防城港高新區IT小鎮、玉林北流陶瓷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加快推進。
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區現有創新平臺694家,新增廣西工業企業名牌產品107個;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R&D)經費支出115億元,同比增長15%。工業企業申請發明專利1.367萬件,有效發明專利累計1560件。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總指數為72.61,排在四川省、重慶市之后,位列西部第3位。“兩化”融合工業應用指數為76.1,排在西部第一位,已經連續3年排在西部前兩位。全年共有14家企業被工信部認證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加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