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篇
從韓國電視劇《藍色生死戀》到《來自星星的你》,從歌曲Wonder Girls的《Nobody》到鳥叔的《江南style》,從泡菜再到暖炕的申遺,韓國不斷用本國的文化在世界的舞臺上打造屬于自己最靚麗的“國家名片”。在這其中,知識產權發揮著強大的作用,助推“韓流”席卷全球,讓全世界人們不斷領略韓國的魅力。
保護文化立法先行
韓國作為文化產業的后起之秀,發展勢頭迅猛。2004年,韓國文化產品就已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5%,成為世界第五大文化產業強國。而今天我們所說的“韓流”,早已不僅僅局限于韓劇、流行音樂和明星的范疇,而是已經發展成為包括出版、漫畫、卡通、游戲、影視、服裝、飲食等在內的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據韓國文化內容產業2013年業績結算報告顯示,韓國2013年文化內容產業銷售額91.53萬億韓元,較2012年增長約4.9%。2013年文化內容產業出口額51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約10.6%。
韓國文化產業的巨大成功,與韓國的國家戰略密不可分。在這其中,韓國政府在知識產權方面所做的努力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早在1998年,韓國就確立了“文化立國”的國家戰略,確定將低消耗、無污染、立足于創新創意的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加以扶持,并啟動政策、法規、組織和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政府成立了專門的文化產業振興機構,每年都會獲得政府的全額撥款,致力于韓流文化的對外推廣,同時鼓勵和扶持民間資本和企業積極進入文化產業。“繼承傳統文化是一部分,但推動文化創新也一樣重要。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扶持,讓人們可以看到文化也能成為國家復興新的動力。”韓國駐中國大使館公使參贊兼韓國文化院院長金翼兼表示。
隨著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韓國對文化產品版權的保護日益加強。為將版權保護提高到國際水平,2011年韓國兩次修改了著作權法,將著作權的保護期由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延長到死后70年。隨著韓國文化產品不斷大量輸出海外,韓國海外版權保護力度也在不斷加強。2005年,韓國著作權委員會設立了海外著作權振興中心。該中心已在北京和曼谷設立了辦事處,其職能主要是為韓國版權產業進入海外市場提供全方位服務,海外版權保護是其中一項重要服務,主要包括:建立韓國版權信息網,便于確認韓國版權在國外的登記情況;對韓國版權在國外的使用狀況進行調查;介紹國外版權法律并提供法律服務;對國外版權政策進行研究。2012年5月,韓國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數據指出,韓國文化創意產業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使韓國產品出口增加412美元。“韓國非常重視版權保護。沒有版權保護,文化產業不會得到良性發展。”駐華韓國文化院院長金辰坤說,“韓國在版權保護的法律規定和管理上都非常嚴格,而且從孩子抓起,從小學就開始培養國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推陳出新挖掘亮點
韓國人善于挖掘和聚焦傳統文化中的亮點,以“互動體驗式”申遺手法強調傳統文化的國際化價值,韓國對申遺的熱衷一直在持續升溫。一直以來,韓國人不僅把申遺看作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途徑,同時,也看中了申遺成功為這些傳統文化帶來的嶄新商業生機。
目前,韓國已有越冬泡菜、江陵端午祭、板索里(韓國清唱)和宗廟祭祀等1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韓國江陵市每年都要舉行歷時長達一個月之久的端午祭歷,完整地保存了韓國傳統祭祀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祭祀中,官奴假面具傳承了韓國傳統巫術表演藝術的精髓,這也是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越冬泡菜是韓國代代相傳的日常飲食,反映了鄰里間“分享”的精神,增強了人們的紐帶感和歸屬感。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表示,將韓國越冬泡菜文化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利于促進擁有加工天然食材飲食習慣的國家間的交流。近日,韓國又欲將暖炕技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再一次將全世界人的目光聚焦到了韓國文化上。
文化保護,立法先行。韓國在保護本國文化遺產上,不僅研究挖掘文化本身,還建立完善了文化保護制度。早在1962年,在一批民俗文化學者的倡導和參與下,韓國就出臺了《韓國文化財產保護法》。該法案不僅為民族文化保護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在民間推廣了文化保護理念。到了1998年,韓國正式把“文化產業”視為韓國21世紀經濟支柱產業。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韓國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并引導全民參與保護活動,并成功地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的生產化、商品化結合起來。民俗專家高巍認為,韓國申遺是為了把自己的文化推出去,過程要大于結果。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格倫·奧表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不僅代表著一種影響力和說服力,更是一種具有崇拜色彩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軟實力的內在表現為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外在表現為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發展模式、民族文化特色等被國際社會認可。”韓國,正是善用知識產權,在把自己美麗的文化向世界展示的同時,又為其經濟復蘇帶來了新的動力。(作者: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