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自動駕駛領域競爭加劇,以及技術變現的壓力增強,域內各大巨頭開始“各施武功”,通過投資、并購、結盟等一系列方式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獲取更為有利的競爭地位。
隨著近年來的提速發展,自動駕駛已經成長為全球公認的最具前景的產業之一。據業內專家分析,到2020年,使用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保有量將接近1億臺,到2025年,有望創造5000億到2萬億美元的產值。
如此龐大的市場潛力,無怪乎全球各大科技、汽車巨頭都“拼盡全力”,不斷加大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通過各種形式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
掀起“戰國風云” 以入股、并購等方式推動自動駕駛發展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非一日之功,要想實現快速的進步或是意圖彌補自身的欠缺之處,并購其他企業就成為了一項主要的選擇。
近日據外媒報道,全球著名汽車零件制造商大陸集團入股了一家名為EasyMile的法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雙方公司計劃將在環境傳感器、剎車系統和駕駛安全技術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大陸希望以此來進一步加快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步伐。
其實在此之前,大陸集團在2015年就已經收購了芬蘭Elektrobit公司旗下的汽車軟件部門以加強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軟件業務。
域內巨頭之一的英特爾收購以色列自動駕駛企業Mobileye更是引起了業界的轟動。Mobileye是知名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廠商,其算法和計算機芯片能夠根據圖像(由汽車上的攝像頭拍攝)來預測潛在的碰撞事故。此項收購后,英特爾將獲得汽車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之一,其在汽車駕駛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將顯著提升。
而此前英特爾已經收購了編程芯片制造商Altera,俄羅斯計算機視覺公司Itseez,意大利半導體制造商Yogitech,人工智能(AI)Nervana Systems等。
此外,據中國智能制造網進一步了解,豐田、蘋果等“后進生”面對自動駕駛領域的快速發展,也已經開始“蠢蠢欲動”。豐田總裁豐田章男、以及蘋果CEO庫克近來都表示,為了加快自動駕駛發展,有意通過兼并或收購的方式來加強競爭力。
從以上事例可見,自動駕駛領域內的兼并重組將會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是某個行業在加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的市場現象。隨著并購的深入和拓展,待到穩定期到來之后,自動駕駛領域將迎來更為迅速的發展,技術的落地應用也有望加快。
組建“英雄聯盟” 以團體力量加速自動駕駛發展
自動駕駛技術,特別是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并不容易。目前,就連領先的谷歌也放棄了自己造車的“完美夢想”,轉而尋找合作伙伴。所以,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逐漸深入,域內各大企業都意識到“單干”并不是一項最合適、合理的選擇,在并購之外,加強與其他優勢企業的合作對于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的加速商用至關重要。
因此,為了節省研發成本,加速自動駕駛汽車商用,以最快獲得最大利潤,技術企業、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企業等開始組建“英雄聯盟”,加強上下游各環節鏈條之間的全面合作。
目前,公認的聯盟主要為兩個派系。一個是以英特爾、寶馬、Mobileye、德爾福和大陸集團為核心的陣營,一個是以英偉達、戴勒姆、大眾、豐田、博世、采埃孚等為核心的陣營。相對而言,英偉達由于更為開放性的合作策略,其陣營中的盟友正越來越多,逐漸有壓過英特爾陣營的趨勢。
除此之外,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也正在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發展,其近期與域內企業頻頻達成合作,高德、四維圖新、博世、大陸、長安汽車、一汽、德賽西威等都成為百度的“盟友”。兩大陣營之外,百度憑借其自動駕駛技術平臺“Apollo”的優勢,正逐漸成長為第三股力量。
而谷歌、Uber等傳統巨頭以及蘋果等后發企業,雖然沒有兩大派系如此“高調”,但是也正有條不紊地推行著自己的發展計劃,通過有針對性的技術合作來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與商用進程。
所以,就目前來說,自動駕駛領域正逐漸形成以芯片企業、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以及其他技術型企業共同搭建成的全產業鏈合作生態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此達成各自目的。
無論是何種方式,各大域內巨頭的目的性肯定是一致的。在并購與合作中,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將獲得以此帶來的“加速度”,并在競爭中走向更為廣泛的深度合作,全面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突破,讓公眾早日享受到自動駕駛汽車所帶來的便利與安全。